摘 要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学院邓维礼副教授和杨维清教授团队创新性地开发了一种具有双足结构的弛豫铁电软体机器人。该软体机器人采用双键钉扎效应构筑的小畴结构弛豫铁电聚合物(P(VDF-TrFE-CFE-FA))作为功能层,实现了兼具低场大应变和高稳定性的驱动器件。相同电场下,平面薄膜的弯曲角是商用PVDF薄膜的五倍。集成至双足软体机器人后,该系统展现出卓越的驱动性能,可在10 V μm-1、560 Hz条件下实现约19 BL s-1的高速运动。文章简介受自然界生物体启发,...
100次 时间:2025-04-21
本文亮点:1. 对异常值不敏感的模型显著提升了预测精度。2. 仅经过四次迭代即实现了帕累托前沿的优化。3. 优化后的填充材料有效细化了晶粒尺寸,并削弱了第二相的连续性。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在Materials Letters上发表题为Machine learning-assisted design of filler for laser welding of Al-Zn-Mg-Cu alloy的研究论文。主要研究了采用基于Kriging模型的KTA2算法辅助优化7075铝合金激光焊接用填充材料的化学成分。...
64次 时间:2025-04-18
导读在大厚度铝合金的高功率激光-电弧复合焊接中,由于激光小孔的周期性塌陷和熔池的剧烈波动,容易出现成形不良和工艺不稳定。采用功率高达8.0 kW、频率(f)从0到500 Hz变化的振荡激光器来解决10mm厚铝合金的复合焊接问题。结果表明,与非振荡复合焊接相比,在f = 500 Hz下的激光振荡将焊缝孔隙率从5.1 %降低到0.1%;此外,熔深从8.9降低到3.8 mm。当f在300至400 Hz范围内时,复合焊缝保持了高熔深和低孔隙率之间的平衡。增加f不仅使激光小孔的深宽比从5....
77次 时间:2025-04-18
1 研究背景铝铜合金因其高比强度、优异的抗断裂性能和良好的耐腐蚀性,已成为航空领域不可或缺的金属材料,但传统铸造或锻造工艺难以满足复杂结构件的高质量需求。激光送丝增材制造(LWAM)作为增材制造的重要分支,虽能高效成形复杂构件,然而,LWAM过程中的循环沉积、瞬时熔化和快速凝固会导致大的温度梯度,使得铝铜合金通常呈现沿构建方向生长的粗大柱状晶粒。此外,快速凝固阻碍了溶质元素的扩散,导致成分过冷不足和枝晶形核困难,...
93次 时间:2025-04-17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旨在报道化合物和合金组成的材料科学领域应用研究的最新成果,涵盖材料科学、物理冶金学、固态化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为合金材料科学领域的国际知名顶刊。近期,我院金属材料系曾迎副教授和钱晓英助理教授以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中科院二区SCI期刊,JCR 1)上发表题为“The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and elevated-temperature work hardening behavior of Mg-...
142次 时间:2025-04-16
1 成果简介织物因其独特的网格结构、高导电性和柔韧性在电磁屏蔽领域备受关注。为了丰富纺织品在微波吸收方面的研究,本文,西南交通大学孟凡彬 教授、成都方大炭素研究院有限公司Jiamin Feng等研究人员在《Adv Fiber Mater》期刊发表名为“Design of Flexible MXene/Graphene-Based Fiber Fabrics for Broadband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的论文。研究采用湿法纺丝-离子交联-化学还原策略,合成了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MXene)...
551次 时间:2025-04-14
本文要点研究背景:共价有机框架(COFs)作为一种结构可控的二维材料,因其高比表面积、丰富活性位点和弱层间作用力,在润滑添加剂领域具有潜力。然而,现有研究尚未系统探讨结构单元对COFs润滑性能的影响。本文提出通过引入甲氧基调控p-π共振效应,优化COFs的层状结构与电子分布,以提升其摩擦学性能。研究亮点:本文创新性地通过甲氧基的p-π共轭效应与空间位阻协同作用,成功设计出高取向层状结构的COFs(TADM)。该结构不仅增强了材料的平面性和层间滑移能力,...
67次 时间:2025-04-10
在无线通信、智能可穿戴及自修复电子系统等动态电磁防护领域,传统电磁屏蔽材料受限于静态调控和有限调节范围(<10dB),现有温敏材料更面临刺激响应机制被动与环境适应性不足的双重困境,难以满足复杂工况下的自适应防护需求。针对这一挑战,我院孟凡彬教授领导的电磁功能材料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基于MXene/碳纳米管(MXene/CNTs)热敏电阻网络与聚乙烯醇/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双网络水凝胶(P-PNIPAM)的协同调控策略,成功研发出具有梯度可调(...
139次 时间:2025-04-09
高温极端环境下的设备长期运行往往伴随着剧烈的机械振动,对振动监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航空航天、能源装备、石油勘探及工业监测等领域,传统柔性压电传感器面临热降解失效的技术瓶颈,难以满足高温环境下的长期监测需求。目前,刚性压电传感器在某些应用中表现良好,但其较大的尺寸和有限的柔性限制了其在复杂曲面、动态部件及微小结构上的应用。因此,开发兼具高温稳定性、优异压电性能和良好机械柔性的传感材料,对极端环境振动监测至关重要。...
264次 时间:2025-04-08
1 摘要简介生物质衍生的硬碳(HCs)在低成本和高性能的钠离子电池领域展现出重要的潜力,但面临着比容量低和循环稳定性不足的困境。探索具有富电子杂原子和纳米孔结构的生物质衍生硬碳,有望通过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扩大石墨层间距以及促进钠离子传输,从而提升电化学性能。然而,设计同时具备富电子杂原子和纳米孔结构的生物质衍生硬碳仍然是一个挑战。本工作报道了利用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及其细胞膜作为空间受限反应器,成功制备了具有纳米孔结构的氮和磷共掺杂硬碳材料。...
508次 时间:2025-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