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微波吸收材料(MAMs)在电磁防护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如何实现高效微波吸收与持久耐腐蚀性的协同融合,仍是科学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传统多相复合材料虽能提供双重防护功能,但其固有的性能差异始终制约着微波吸收与抗腐蚀能力的统一。为此,开发单组分系统同时具备电磁衰减和耐腐蚀特性的结构工程,已成为突破性前沿技术的关键。受鸟类羽毛层级结构启发,研究者创新性地采用配体交换策略,通过精确化学计量调控,成功构建了二维堆叠的铜/...
37次 时间:2025-07-14
2025年6月19日,2025高能束及特种焊接学术会议在上海市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主办,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联合承办。本次会议以“高能束及特种焊接驱动制造技术创新发展”为主题,汇聚了200余位业内专家、学者及从业人员现场参会,并吸引了5164名观众在线观看。15位来自国内知名高校和企业的专家分享了前沿研究成果。与会同仁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高能束及特种焊接领域的创新发展之路。...
51次 时间:2025-07-12
01.研究背景在送丝增材制造中,铝合金具有低密度、优异综合性能和成本效益,在汽车、轨道交通和航空航天等行业扮演重要角色。一方面,激光送丝增材制造具有制造小尺度、高精度零件的优势,而电弧增材制造可实现高沉积速率,适用于大尺度零件制造。丝弧混合增材制造可以结合两种热源的优势,提高沉积质量和效率。但是,铝合金对激光具有高反射率,使得激光送丝增材制造难以实现高效和高精度沉积;而电弧送丝增材制造又由于热输入过大,...
47次 时间:2025-07-10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上发表了一项关于不同材料对高速列车车轴激光熔覆修复性能影响的研究。科研人员使用五种不同成分的Fe基合金材料(24CrNiMo、AISI 4340、H13、Fe314和316L)对损伤的EA4T车轴进行修复,并评估其疲劳性能,从而为车轴修复材料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团队选用了标准的EA4T车轴钢作为基材。24CrNiMo、AISI 4340、H13、Fe314和316L五种Fe基合金粉末是通过气雾化法制备的,...
19次 时间:2025-06-21
轨道交通装备失效分析与全生命周期管理朱旻昊1,姚世峰2,项学明3,彭金方1,王建2,陈希隽2,岳岩4,李卫华4,魏超1,5,杨文贤1,5,钟飞2,曾妮1,6,王振宇51.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安全技术研究院2.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3.四川省国有资产经营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4.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认可技术研究中心5.成都德源睿新科技有限公司6.广州轨道交通检验检测认证有限公司摘 要:文章对失效学、失效分析及其作用进行了概述,...
53次 时间:2025-06-18
新冠疫情凸显了个人防护装备(PPE)的重要性,但传统PPE缺乏杀菌和抗病毒功能,导致病毒在表面持续存在并引发交叉污染。因此,开发具有高效杀菌和抗病毒功能的新型PPE材料迫在眉睫。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膜因其高孔隙率和大比表面积,在空气过滤和催化领域备受关注,但光催化材料与纺织品结合时存在易脱落的问题,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团队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为这一难题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Graphical absract聚丙烯腈(...
124次 时间:2025-06-16
柔性压电材料在可穿戴电子、健康监测及软体机器人等领域潜力巨大。有机压电聚合物(如PVDF及其共聚物)因其良好柔韧性备受关注,但普遍存在压电系数偏低、灵敏度不足的瓶颈。同时,为提升传感性能引入的多孔结构往往显著削弱材料的机械强度和耐久性。因此,开发兼具高灵敏度压电输出与优异机械韧性的柔性材料,尤其是解决多孔化带来的力学性能劣化问题,成为该领域亟待突破的关键挑战。李琦教授团队最近在柔性压电材料的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
115次 时间:2025-06-15
2025年2月,西南交通大学陈辉团队在《Optics and Laser Technology》上发表了《Effect of laser surface texture on surface wettability and brazing properties of ZrO2(激光表面织构对ZrO2表面润湿性和钎焊性能的影响)》一文。本研究得到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275385和U2167216)的支持。(DOI:https://doi.org/10.1016/j.optlastec.2025.112736)研究背景在航空航天、核能与电子器件等高技术领域,陶瓷材料因其优异的绝缘性、...
68次 时间:2025-06-10
研究背景在医疗检测和生物机器人等领域,同时感知静态力和动态力对提升监测精度至关重要。现有双模态传感器依赖压阻-压电、压阻-摩擦电或压电-电容等异质集成方案,虽能分时捕捉信号,但面临多层结构复杂、信号串扰严重和制造成本高等问题。近年来,单材料双模态传感通过本征特性解耦信号,为简化结构、降低成本提供了新路径。Piezotronic Sensor for Bimodal Monitoring of Achilles Tendon BehaviorZihan Wang, Shenglong Wang, Boling ...
53次 时间:2025-06-07
镁合金因其低密度和高比强度,被视为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轻量化的理想材料。析出强化是提升镁合金强度的重要策略之一。因此,深入全面理解析出强化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工程意义。通常,学界在评价和研究镁合金的析出强化时会忽略加载方向(拉伸/压缩)。但是,最新的研究表明,位错并不总是绕过析出相,在特定的条件下也会切过析出相。再考虑到镁合金中普遍存在的拉压不对称性。那么,在拉压加载下,位错与析出相的交互作用是否会不同?...
43次 时间:2025-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