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学校材料科学学科跻身ESI全球前1‰行列
72次 时间:2025-09-1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高熵合金(HEAs)因多主元成分设计、广阔的成分空间及优异力学性能,在微观结构、力学特性及内在机制方面备受关注。 metastable 体心立方(BCC)型 HfZrTiTa 系列高熵合金通过亚稳态工程策略研发,降低 Ta 含量后形成六方密堆积(HCP)与不稳定 BCC 相交织的复合结构,准静态加载下 BCC 向 HCP 的相变赋予其出色的强韧性配合。但极端条件下,超高速冲击带来的超高应变率与复杂应力状态可能催生新的变形机制,而此类 ...
21次 时间:2025-11-13
https://doi.org/10.1016/j.wear.2025.206408一、研究背景核动力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压水堆(PWRs)占全球核电机组的 70% 左右。锆合金燃料包壳是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的第一道屏障,但其与支撑格架在冷却剂循环引发的流致振动下易发生微动磨损,全球约 65% 的燃料包壳失效与此相关。温度是影响微动磨损行为的关键因素,但锆合金微动损伤的温度依赖机制及接触界面微观结构演变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系统探究室温(RT)、150℃...
24次 时间:2025-11-10
1. 简介本文通过平板冲击实验、原位自由表面速度测量、事后显微结构表征以及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亚稳态体心立方(BCC)高熵合金HfZrTiTa0.53中的相变行为。实验观察到冲击载荷诱导的BCC向六方密排(HCP)相变。与准静态加载下单一的Pitsch-Schrader取向关系不同,在超高应变率和平面冲击产生的复杂应力条件下,相变还涉及另一种具有更高激活能垒的取向关系。2. 文章亮点1. 发现冲击载荷诱导的双取向关系相变在亚稳态BCC高熵合金HfZrTiTa0....
28次 时间:2025-11-07
2025 年第十八届摩擦耐磨减摩材料与先进轨道交通材料学术会议(第二轮通知)为推动我国耐磨减摩材料与先进轨道交通材料的发展,进一步加强摩擦学与轨道交通材料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2025年第十八届摩擦耐磨减摩材料与先进轨道交通材料”学术会议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和西南交通大学承办,将于 2025 年 11 月 28 日至 12 月 1 日在四川成都召开。会议主题涵盖摩擦耐磨减摩材料、润滑理论与技术、摩擦学应用、...
12次 时间:2025-11-04
前言变间隙厚钢板焊接是众多工业领域大型构件制造中的关键核心工序。焊接工件的加工精度限制、装配固定过程中引入的误差,均会对焊接间隙产生影响;此外,加工过程中的热变形会进一步加剧间隙波动,导致小间隙出现未焊透或驼峰缺陷,大间隙则发生塌焊。目前,针对厚钢板焊接的研究多基于恒定间隙假设,关于变间隙条件下焊接的研究相对较少。要提升焊接质量与效率,需在小间隙实现全焊透并消除驼峰缺陷,同时确保大间隙具备良好的桥接能力。...
16次 时间:2025-11-04
随着可穿戴设备和智慧医疗的迅速发展,生物传感器技术逐渐成为实现个性化健康监测的重要支撑。如何让设备既“聪明”又“贴近人”,成为材料科学与生物电子学共同面对的核心问题。离子水凝胶传感器凭借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柔韧性与离子导电特性,在众多候选材料中脱颖而出,正引领着新一代智能医疗电子的发展方向。基于此,西南交通大学杨维清团队系统梳理了离子水凝胶传感器的材料体系、结构构筑策略与关键性能,并展望了其在未来智慧健康监测中的应用潜力。...
118次 时间:2025-10-31
【研究背景】:镁合金因其低密度、高比强度和良好的阻尼性能,在航空航天与汽车制造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然而,镁合金焊接性较差,易出现气孔、晶粒粗化和元素烧损等缺陷,导致焊接接头强度、塑性和疲劳性能显著下降,严重限制其工程应用。尽管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技术因热输入低、效率高而被广泛研究,但仍难以克服晶粒粗化带来的塑性不足问题。近年来,稀土元素(如Gd)被证实可有效改善镁合金的强塑性,而振荡激光技术则通过熔池搅拌作用优化组织均匀性。...
27次 时间:2025-10-30
近日,材料科学领域期刊《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发表了一项关于高熵合金阻尼性能的重要研究。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研究团队通过精准调控堆垛层错能(SFE)和晶格畸变,成功协调了FeMnCrCo高熵合金的多种阻尼机制,为开发高性能减振材料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将带您深入解读这一创新成果。研究背景:减振材料的迫切需求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振动和噪声控制已成为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和精密制造等领域的关键挑战。...
33次 时间:2025-10-27
10月23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的第十五届中国钢铁年会上进行了第十五届中国金属学会冶金青年科技奖的颁奖仪式,由中国工程院干勇院士、谢建新院士、唐立新院士、张福成院士和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原主席张晓刚五位嘉宾为获奖人员颁发获奖证书和奖杯,本届评选全国仅有2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入选,我院刘艳教授获该殊荣,此项荣誉也是我校首次获得,实现了在该奖项上的历史性突破。“中国金属学会冶金青年科技奖”是由中国金属学会设立并组织实施,...
26次 时间:2025-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