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由上海交通大学承办的第6届国际机器人焊接、智能化与自动化会议(RWIA2020)暨第13届中国机器人焊接会议(CCRW2020)中,来自天津大学罗震教授题为《基于大数据的全球焊接研究进展(2014-2018)》(数据来源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制造业分中心)的报告统计数据显示:基于CNKI数据库,国内研究机构焊接学科发表论文数排名,西南交通大学排名全国第四位;发表论文引用数排名,西南交通大学排名全国第五位;国内焊接领域研究学者发表论文数排名,...
502次 时间:2020-12-29
依据《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西南交通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等相关规章制度,2020年12月14日14点,由学院党委书记陈勇带队,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所有老师参与,对九里校区院内所有实验室进行安全大检查。在本次检查中,检查组对各实验室的使用记录进行了抽查,认真检查了所有危化品柜和药品柜,对各柜的使用情况进行了使用记录的检查,对药品的特性是否与柜子的种类相对应进行现场核对,...
102次 时间:2020-12-18
为了促进学术交流,吸引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深入了解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加盟交大材料学院,共谋发展,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20年12月04日晚八点利用腾讯会议平台举办了第四届“交天下菁英,通宇内鼎甲”学者论坛——“材料先进技术”分论坛。本次学术论坛由材料学院副院长冷永祥教授主持。材料学院院长朱旻昊教授首先致欢迎辞,欢迎各位青年学者参加“材料先进技术”分论坛,分享学术成果,同时朱院长介绍了学...
208次 时间:2020-12-14
12月10日出版的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发表了我院博士毕业生杨倩(现为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博士后)为第一作者的文章Capillary condensation under atomic-scale confinement (Nature, 2020, 588, 250–253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978-1),报道了纳米限域毛细凝聚新理论,并对传统开尔文公式进行了修正,使其能够更好地描述亚纳米尺度的毛细凝聚现象,为解开毛细凝聚这一百年谜题提供了方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
358次 时间:2020-12-10
为提高同学们的消防安全意识,传授消防器材相关知识,2020年12月5日、12月6日下午1:30-4:00,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第四届安全文化月系列活动之消防安全知识讲座与消防演练于犀浦、九里校区举行。本次消防安全知识讲座与消防演练由四川中国西促会应急安全宣传专委会、成都市利民消防宣传中心吴明达教官担任宣讲人,材料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所有教师,材料学院本科生、研究生一年级学生参与了此次活动。活动第一部分,由吴教官向...
144次 时间:2020-12-08
碳纳米材料对于现代科技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纳米金刚石、富勒烯、碳纳米管、石墨烯和碳量子点因其独特的电学、力学、光学、热学和化学性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独特的性质为能源、传感以及环境修复等领域的发展铺平了道路。目前,分子水平的可控构建被认为是影响碳纳米材料结构的关键因素之一。众所周知,表面工程是一种提高碳纳米材料性能并拓展其应用领域不可或缺的基础手段。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一种简便和通用的方法...
314次 时间:2020-12-04
近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先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杨维清教授,张海涛副教授,以本学院为第一单位,在纳米能源领域的国际著名期刊Nano Energy上发表题为“An Ultrathin Robust Polymer Membrane for Wearable Solid-State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的研究论文。《Nano Energy》是纳米能源材料领域的顶级期刊,2019年影响因子为16.602。图1.高强度聚苯胺薄膜的设计及制备人类社会正在阔步迈入物联网(IoTs)时代。...
532次 时间:2020-12-04
为帮助材料学子们学习《材料科学基础》这门课程,材料学院邀请吴锵教授,为“材”子们讲解《材料科学基础的》的学习对象与学习方法,帮助大家更好的消化理解相关专业课知识,为大家在《材料科学基础》的学习提供更科学的方法。12月1日晚上7点,讲座通过腾讯会议准时召开。本次讲座有吴锵教授主讲,以《材料科学基础》学习对象与学习方法为重点,旨在提高材料学子学习《材料科学基础》的效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工...
153次 时间:2020-12-02
近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先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熊开琴工程师、杨志禄研究员及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周名纲副主任医师,以我校为第一通讯单位在生物材料领域排名第二的国际期刊Bioactive Materials(IF: 8.724)上发表题为“Nitric oxide-generating compound and bio-clickable peptide mimic for synergistically tailoring surface anti-thrombogenic and anti-microbial dual-functions”的研究论文。临床上,聚氯...
386次 时间:2020-11-25
导读:铝合金由于具有较高的比强度而在许多应用中具有吸引力,开发新的合金成分是结构材料领域的主要目标之一。本文通过基于机器学习的成分优化和工艺优化来研究Al-Zn-Mg-Cu合金系统。所发现的优化合金成分合理,遵循经济有效的加工路线,具有952 MPa的高极限抗拉强度和6.3%的伸长率。作者发现变形的7xxx-T6合金中的Al8Cu4 Y相除了常见的不规则形状的颗粒外,还沿着亚晶粒边界以纳米级网络结构的形式存在。本文证明了使用机器学习来探索具有良好机械性能的高强高韧铝合金的可行性。...
875次 时间: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