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润滑油品能赋予机械部件系列性能优势,如高负荷下最低的机械应力、不会由于双向摩擦而产生过早疲劳现象、保证机器部件最长的使用周期、降低运行成本、密封防锈、且符合“双碳”目标等。然而,随着机械运动工况的极端化发展,对润滑油提出了更好的性能要求,如何才能满足使用工况的润滑性能要求,这其中添加剂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研制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润滑剂成为当务之急。石墨烯是二维平面蜂窝状晶格结构,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化学惰性,...
521次 时间:2022-03-05
近期,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王勇教授团队以密胺泡沫(MF)为柔性骨架,负载银纳米线(AgNW)搭接的MXene杂化填料,进而灌装聚乙二醇(PEG),构筑了集热能存储、形状记忆与电磁屏蔽功能于一体的相变复合材料。该成果以“Multifunctional Phase Change Composites Based on Elastic MXene/Silver Nanowire Sponges for Excellent Thermal/Solar/Electric Energy Storage, Shape Memory, and Adjustabl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
158次 时间:2022-01-24
对于高速动车组,轮轨噪声激励与气动噪声激励是车内噪声的主要来源。而剧烈的低频声振能量沿车体结构传递,导致动车车窗振动并向车内形成声辐射。因此,抑制车窗的振动是改善车内声环境的有效途径。近来,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功能材料团队(负责人:胥永刚教授)在学院及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联合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采用特殊的依靠纳米孪晶阻尼机制的高强高减振合金(ZL2018104...
268次 时间:2022-01-18
伴随着神舟十二号返回地球,由西南交大自主研制的载人航天抗菌材料也一同从天和核心舱返回。1月16日,空间站下行消毒巾样品交接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向西南交通大学移交了空间站下行消毒巾样品盒。该批样品是由我校周祚万教授、徐晓玲副教授团队研制的载人航天系列抗菌材料的一部分,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运往空间站,经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使用后,搭载返回舱回到地面,用于开展跟踪评价和相关科学试验。据悉,这...
153次 时间:2022-01-18
按照全国铁道团委、川藏铁路工程建设总指挥部(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单位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第七届“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评选活动的通知》要求,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积极组织申报推送工作。近日,第七届“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评选结果揭晓,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服役行为团队樊小强副教授的《钢轨高速打磨磨石自主化研制及工程应用》项目被授予第七届“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应用和创新管理类)。樊小强副...
309次 时间:2022-01-13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孟凡彬“电磁功能材料”团队近年来致力于新型电磁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及相关电磁学机理研究,提出了包括多壳层石墨烯基气凝胶微球结构设计与多壳层次序损耗机制(Nano Research, 2018, 11, 2847;Nano Research, 2019, 12, 1423;Nano Research, 2020, 13, 477;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0, 391, 123512;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2)、多尺度手性吸波材料设计和电磁耦合增强机...
1055次 时间:2021-12-30
«Advanced Materials»是材料与化学领域的顶尖期刊。在国际材料领域科研界上享誉盛名,该期刊接收与材料领域相关的顶尖科研成果,其接收率只有10%-15%,目前,它的影响因子为30.849。近年来,周绍兵教授团队一直致力于高分子纳米药物载体材料的研究,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开发出新型靶向纳米载体和环境响应纳米载体,对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在动物实验研究上表现出优异的治疗效果。团队已在Advanced Materials, Science Advances, P...
585次 时间:2021-12-08
镁稀土合金相比传统镁合金往往具有更好的时效强化效果,业内普遍认为这是由于其柱面析出比通常的基面析出对位错滑移具有更好的阻碍作用。由于镁合金,尤其是镁稀土合金中存在多种滑移模式相互竞争,因此,揭示各独立滑移模式与析出相的交互作用逐渐成为近年来的研究前沿。然而,目前关于此问题的研究多基于模拟或Orowan计算,尚缺乏实验上的验证。事实上,最近有TEM分析表明,柱面析出相可以频繁地被位错切过,那么所有基于Orow...
818次 时间:2021-11-29
近年来,形态可控的纳米银因为特有的电性能在生物传感器、纳米马达和仿生电子膜等领域得到极大关注。尽管各种复杂结构的纳米银已被广泛报道,但合成主要依靠化学方法,且反应条件、反应参数要求苛刻。同时,基于一维纳米尺度下晶体的排列形态精确可控仍是一个挑战。例如,目前报道的依靠纤维分布的银纳米粒子能实现电子的定向传导,但银纳米粒子在纤维中是不均匀和无法精确控制的分布,这势必影响其在更小尺度的电子定向敏感和...
363次 时间:2021-11-25
近日,我院王勇教授与德国德累斯顿莱布尼茨高分子研究所Petra Pötschke博士合作在高分子学科顶级期刊《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Selective localization of carbon nanotubes and its effect on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polymer blends”的综述论文(https://doi.org/10.1016/j.progpolymsci.2021.101471)。论文的第一作者为我院青年教师祁晓东博士,通讯作者为王勇教授和Petra Pötschke博士,西南...
456次 时间:2021-10-25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先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